本站讯 基于能源学科背景和发展需求,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和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纳米界面输运与能源转换中心(Nano Interface Center for Energy ,NICE)。6月16日,该中心顺利通过能源学院学术委员会的答辩并获准成立。
该研究中心以原子/分子层面的模拟计算为手段,以微观结构的实验表征和宏观性质的测量为方法,以新能源材料为媒介,对新能源以及传统能源利用中所涉及到的与微纳界面输运和能源转换紧密相连的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探索能源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对能源利用中所涉及到的微尺度传质传热和界面现象的影响,从能源热物理的角度去研究与能源储存、输运和转换相关的纳米界面和输运现象,以及从提高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的角度,来揭示新材料在能源的存储、输运和转换中的工作机理,为设计高效清洁的能源材料和制备相应的产品提供新方法、新思路和新工艺。
该中心现有3名教授(按拼音排序:方海生、冯光、杨诺)和2名副教授(李松、李小波)以及相关的学生,并以积极开放、团结合作为宗旨,期待更多师生加入,共同进步。
据了解,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的开发应用和传统能源(煤等)的高效清洁利用不但是当前国内外能源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而且是我国能源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规划之一。近些年来,纳米尺度的研究方法迅速兴起,为实现能源的高效转换和有效利用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方向,如新能源中的电能储存、太阳能的热电光电转化、热电厂产生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利用、余/废热的收集与发电等。而利用微尺度研究方法对这些方面进行开发和应用,都离不开研究其中的微纳尺度界面与输运现象,阐明其在能源转换和利用中的工作机理。同时,这些研究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性,即融合了工程热物理、材料、化学、环境等多学科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