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冯光
职称:教授/博导
邮箱:gfeng@hust.edu.cn
通讯地址: 华中科技大学 清洁能源大楼S907 |
个人简介
冯光,男,1980年9月生。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2002、2005年分别获华中科技大学学士、硕士学位,2010年获美国Clemson大学博士学位,2010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美国Vanderbilt大学和FIRST能源前沿研究中心先后以博士后和研究助理教授从事研究工作,2013年11月加入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和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任教授/博导。
近些年来,一直从事与微纳尺度界面和输运相关的基础问题研究,在有关超级电容器储能机理与优化设计方面做出了一些成果。研究工作具有能源与物理、化学、材料等方向相交叉的学科特点;已发表英文书籍3章、SCI期刊论文百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70余篇(包括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X、Advanced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Chemical Reviews等),H因子45;荣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排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国合/杰青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重点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和深圳市科技计划基础研究项目等,参与重点项目1项;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20次、担任分会主席10次;2010年克莱姆森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杰出博士生,2013年湖北省第三批“百人计划”入选者,2014年被提名成为美国科学研究学会Sigma Xi会员,2015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学术新人奖”和“华中学者”,2016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十佳青年教工”,2022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我最喜爱的教师班主任”和“优秀班主任”;现任Energy Advances创刊副主编、SCI期刊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ChemElectroChem、Fluid Phase Equilibria的编委。
于2013年12月建立界面与输运现象实验室(Interface & Transport Phenomena Laboratory),致力于研究能源领域中有关微/纳米尺度下的界面和输运现象,并将其应用于同能源息息相关的几个重要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新型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纳米能源材料开发设计、电容去离子水处理、二氧化碳驱油和页岩气开采。实验室已和本领域内的国际顶级学者建立了坚实的合作关系,如英国帝国理工学院Alexei A. Kornyshev院士、美国Drexel大学杰出教授Yury Gogotsi院士、德国莱布尼茨新材料研究所Volker Presser教授/研究员课题组等。
教育及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
博士,机械工程学院,Clemson大学 (美国) 2010 (导师:乔锐教授)
硕士,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 2005
学士,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 2002
工作经历:
Visiting Faculty, 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Vanderbilt大学(美国) 10/2014 – present
教授,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 12/2013 – present
研究助理教授, 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Vanderbilt大学/FIRST能源前沿研究中心 (美国) 10/2013 – 09/2014 (12/2013后兼职)
博士后, 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Vanderbilt大学/FIRST能源前沿研究中心 (美国) 11/2010 – 09/2013 (合作导师:Peter T. Cummings院士)
主要学术兼职
期刊编辑
学术组织会员
美国科学研究学会Sigma Xi
Americ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AIChE)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APS)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ECS)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RSC)
American Vacuum Society (AVS)
获奖情况
科研项目
已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9–2023;编号:51836003;骨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2022;编号:51876072;主持) 结题优秀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2020–2023;编号:2020CFA093;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5–2017;编号:51406060;主持)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4–2016;编号:2014CFA089;主持)
深圳市科技计划基础研究项目(2017–2018;项目编号:JCYJ20170307171511292;主持)
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自然重点项目)(2016–2018;编号:2016YXZD006;主持)
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015–2016;编号:2015ZZGH008;主持)
研究方向
微纳尺度界面与输运的基础性研究:
新能源中的界面现象:双电层的微观结构和电容特性; 界面水的结构与动态特性;界面气体的吸附、储存与传输机理分析
新型储能装置(超级电容器)中的储能机理研究与其优化设计:水电解质、有机电解质和离子液体在超级电容中的应用,多孔电极材料的研发
多孔碳材料和新型碳材料(多孔碳、石墨烯、碳纳米管、洋葱碳等)在储能装置和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与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周军教授合作)
离子液体界面在储能、润滑、以及在碳捕集中的应用与作用机理研究
CO2驱油机理研究(与本学院的郭照立教授合作);
页岩气的赋存和输运机理研究(气体的赋存、流动;气体的储存与分离);
电容去离子水处理(废水的去离子、海水淡化);
生物离子/分子通道的模拟研究;
计算方法:分子动力学,耗散离子动力学,有限元分析,计算流体动力
主要应用方向